先锋故事||技术精湛,谦逊友善——李基伟

2022-04-08

        柳条抽绿,莺燕群飞。在一片繁忙的建设工地上,李基伟远远的向我招手,三步并做两步走了过来跟我握手。作为华鑫集团老干部,在他的身上却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做派。两条裤腿染着工地泥泞不说,他的脸上也始终保持着和蔼的笑,不仅会认真听着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,还不时跟周遭路过的同事们也都热情打着招呼。回想一下,虽然跟他只有短短两个小时的相处时间,给我的感受却如同和煦春风吹拂而过,让人深感舒适、亲切。



      “你是刚入职的新同事吗?”见面后他便抢先开口询问。当听到我来到华鑫已经三年时,这时的李基伟拍着我的肩膀,然后哈哈笑着说道:“我在华鑫的工龄可就长咯!算下来,是你的整整六倍呢,到今年已经十八年啦!”
       交谈中得知,原来李基伟早在2004年就已经入职华鑫。彼时的华鑫焦化正处于规模建设阶段,其中变电站便是关乎后期生产的重要配套项目。而李基伟从一开始就被公司分配到这项工作之中,参与了焦化变电站的建设工作,并由此结下了与华鑫变电站长达十八年的事业渊源。“人生虽然只有一次。但一次次的选择,就代表着一次次的新生。”入职那天,他从领导讲话中听到了这么一句话。不同于身边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们,当时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基伟突然反应过来,自己的这次选择,将会迎来意想不到的事业新生。
       “我今年已经54岁了。”在采访过程中,他总是会提到自己的年龄。“时间真快啊!有时候还没觉得自己做出了多少成绩,可转瞬之间半生已过。”作为动力分公司副经理的李基伟,曾全程组织参与了原焦化公司以及肥业公司变电站建设项目,现在更是将新焦化变电站建设重任也揽在肩头。但他开口而出的这一句话,却让我知道了什么是谦逊。
       “书里有句话,说人的进步总是站在前时代巨人的肩膀上。而对我们技术工作者而言也一样,其实大家都是站在公司平台上才能有发光发热的机会。有很多年轻人会觉得,好像自己有一技之长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。但让技术转化为实际成果,落实成生活保障,所要依靠的还得是公司发展。”
       我们并肩而行,从新焦化建设工地,再回到原焦化公司变电站。李基伟给人的感觉还像是一位饱经历练而又内心质朴的工作前辈,一路上向我孜孜不倦讲述着自己的工作见解。当最后坐进办公室,我向他问起获得集团创新成果奖有何想法时,李基伟这样打趣道:“时代是快速发展的,而民营企业更是处处讲究一个快字和一个新字。长江后浪推前浪嘛,我们这些老家伙如果只会躺在以前的功劳簿上啃老本的话,那注定是会被发展所淘汰的。所以创新并不是一个多么现代、年轻的名词,创新也需要我们这批老员工去出出力,去携领着团队一起前进。毕竟大家工作久了都会对流程更熟悉一些,这样才能把创新提到具体的点子上。”

       以肥业公司变电站建设为例。肥业公司用电负荷在40000KW/h左右,过去都是由国网覃村站10KV侧7条线路供电,容易受小用户用电系统冲击,进而影响到肥业安全生产。动力分公司通过研究分析国家电网政策,申报集团公司拟建一座110KV级3*31500KVA的变电站供肥业公司用电使用。该项目得到了集团公司曹立华董事长和曹刚总经理的大力支持,随后由李基伟全程组织参与华鑫肥业110KV变电站工作。项目选址、库房拆除、设备招标、土建施工、安装调试、电力公司验收、110KV变电站一次性送电、肥业大检修期间电缆倒线、变电站投运接带负荷......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,当时的李基伟精心安排,夯实责任,始终奋战在一线。最终肥业公司变电站的成功投产使用,切实保证了肥业供用电系统以及生产系统的安全、稳定。



       “动力公司作为集团分子公司之一,一直都在负责供电、供汽、供水工作。可能有不少同事尤其是新同事,都对动力分公司还了解不够。趁此机会,您想宣传一下咱们动力公司的哪些方面呢?”面对这个问题,李基伟表示动力分公司的本质定位主要还是生产辅助,并不直接具备焦化、肥业公司的生产经营性质。所以,动力公司的荣誉感和价值感更来自于为集团发展降本增效这一块上。
       “我经常跟身边的同事提及一个观点,那就是不要觉得自身工作价值难以体现。相反,我们并不会游离在集体之外。动力公司在供电、供气等工作上为公司节省出的每一分钱,都写满了大家的付出和汗水。譬如在先前提到的肥业公司变电站项目上,项目总投资预算约4250万,实际投资约3200万,控制成本降低约1000万。变电站建成投产后,输配电费每度电降低成本0.055元,每月可为肥业公司节省电费近170万元,预计18个月左右就可收回成本,这就是我们动力人努力工作的业绩与荣誉。”
       采访过程中李基伟跟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,工作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动力同事的支持与付出。动力团队永远都视集团利益为本,以集体荣誉为重。会一直坚持不贪功、不冒进、多做事、多思考的优良工风。
       为切实打造出一支优秀团队,李基伟在带队过程中始终坚持着“实践学习,全面提升,储备人才,锻炼队伍”的工作思路。他总是以身作则,亲临一线指挥工作,并通过定期组织对水量、蒸汽、煤气量表计校对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。在他的带领下,动力公司电气仪表团队成长迅速,总能及时处理生产缺陷和事故隐患,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议,为公司节能降耗、修旧利废等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。不仅如此,在经历过肥业公司变电站建设之后,李基伟团队还从中汲取了大量的实操经验,继而为眼下的新焦化变电站项目锻炼、输送了多位技术性人才,有效帮助了工程进度按施工计划如期进行。
       “我一直都不太喜欢既来之,则安之这句话”。采访到最后,李基伟跟我说道,“其实每一个安排,都有它自身的意义所在。以前年轻的时候可能做事只看得到辛苦,但经历过后再去看看,那都是工作带给你的财富。所以无论是在哪一处岗位上,都由衷建议年轻人啊,多去深入的想一想,我能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什么价值?我想在这个岗位上收获到什么样的生长?所谓既来之,则安之显得太过于信天由命。希望年轻人更要有一股干劲,就是明知有挑战在前,亦肯为之长久奋斗。如此一来,才能成为一名更好的职工。展现个人价值,回馈公司栽培。”

       劳模人物采访进行到现在,会越发觉得这项工作着实有趣。通过一次一次的约见与交流,在过程中去听他人言语,观他人事迹。有时自己的思绪也会跟随他们口中所讲述出的故事,回到那个拼搏的年代和那些奋斗的时光。是啊,人生只有一次。但所幸有这么多人,能经历且愿意跟我们分享着不同的人生经验。



       为华鑫奋斗多年,岁月风霜已经染白了他的发,一条条皱纹也已经刻在了他的额头。起身返程,李基伟还来不及多送我几步,就急匆匆赶回到新焦化变电站建设项目上。看着他在我视线中一步步远行而去,不知道他会不会想起,自己十八年前就是这么一步步向华鑫走来。都说“岁月从不败美人”,其实岁月不败的,还有更多像李基伟一般,在华鑫集团兢兢业业十余年甚至更久的一批肱股能人。而他们现在所站立的地方,就是我们这些后来者,所要学习的方向!致敬李基伟,更致敬每一位为华鑫发展而奋斗不息的我们!